新生兒、兒童聽損有徵兆,嬰幼兒童聽力檢查守護您

By jensound
寶寶聽損有徵兆,嬰幼兒聽力檢查守護您

當嬰幼兒聽力出現問題時,因無法自己表達而常常被家長忽略。等到兒童成長到語言發展期時,反而因為常需要他人重覆語句或應對模糊、緩慢,而被誤判為發展遲緩、集中力差或理解能力差。

嬰幼兒期出現的聽損癥兆

出生後,對聲音和說話毫無反應或反應遲緩週歲時,仍不能聽從簡單的口語指示一歲半時,仍未能發出第一個單字。兩歲時,未能運用簡短句子。三歲時,發音仍糢糊不清、上課時常不專心,注意力無法集中。

兒童時期出現的聽損癥兆

以下是兒童出現聽力受損的一些徵兆:

  • 難以分辨聲音的來源
  • 對音量較細的言談反應遲緩
  • 無法瞭解別人的說話內容
  • 聆聽時喜歡把頭轉向一邊
  • 經常要求講者重覆說話
  • 聆聽時喜歡把身體移近講者,或凝神觀望講者的面部表情及說話口型
  • 經常覺得別人的說話模糊不清
  • 問非所答或錯誤瞭解指示
  • 容易把語音相近的詞彙混淆

常見的嬰幼、兒童聽力檢查方法

聽力檢查是診斷聽覺是否有問題的最有效方法。

目前台灣新生兒聽力篩檢普及化,越來越多新生兒在出生後24-72小時內接受篩檢。若寶寶沒有通過篩檢,家長們才帶寶寶到醫院的耳鼻喉科進行詳細的聽力檢查。對新生兒來說,聽力檢查的重點在於偵測出新生兒是否有「神經性聽障」相關缺陷,因此新生兒聽力檢查以「耳聲傳射」及「聽性腦幹反應」的最為適合。

而對學齡前幼童,中耳炎發生率高,「聽阻聽力檢查」是絕佳篩檢工具,等到學齡後,「純音聽力篩檢」就已足夠。一般的聽力測驗,兒童可能需要戴上耳筒,依據健康聽力顧問的指示,以遊戲方式作出反應。

醫生或聽力師會根據測驗結果,診斷受測兒童是否有聽力方面問題,並且在聽力受損情況發現時,分辨出聽損性質是屬於傳導性、感音神經性或混合性聽損,再配合其他的檢查,醫生或聽力師便可就個案的醫治或處理方法或作出建議。

談到篩檢工具,在選擇時必須考慮篩檢對象的年齡、成熟度及合作性。常見的幼兒聽力檢查,以及是否適合篩檢的簡介如下:

  1. 純音聽力檢查:
    即測量幼童各頻率的純音聽力閾值。適合學齡以上之幼童,不適合學齡以下之幼兒。

  2. 行為觀察聽力檢查(BOA)遊戲聽力檢查(Conditioned Play Audiometry):此兩種聽力檢查以純音聽力檢查為基礎,針對無法表達之嬰幼兒,測量其對聲音的反應。但由於耗時較久,且必須由專業資深聽力師執行及操作,故不適合用做聽力篩檢。

  3. 語音聽力檢查:
    測量幼童分辨語音的能力,對較小的兒童不適用。

  4. 聽阻聽力檢查(Impedance Audiometry):
    測量中耳的阻力及壓力變化,以及耳膜的運動性,可以敏感地偵測出中耳積水、負壓等疾患,由於操作簡便、快速,十分適合做中耳功能的篩檢。

  5. 耳聲傳射檢查(otoacoustic emission):
    利用耳蝸的非線性特徵,測量外毛細胞的功能。又可細分扭曲產物耳聲傳射(DPOAE)、短暫誘發耳聲傳射(TEOAE)等,操作簡單、快速,敏感度、特異度、效率、信度均高,十分適合對幼兒做內耳功能的篩檢。

  6. 聽性腦幹反應檢查(ABR):
    測量聽神經及腦幹對聲音的反應。由於不需病人的反應,所以也發展出自動、快速的ABR,針對幼童做聽力篩檢。

幼兒聽力篩檢諮詢專線

國民健康局與雅文兒童聽語文教基金會共同攜手,為孩子聽力把關,特別免費提供「幼兒聽力篩檢諮詢專線」服務。期望透過諮詢服務專線的設立與推動,一起為扶育聽損兒童發展為獨立有貢獻的公民而努力。

專線諮詢服務內容包含:提供家長聽力篩檢初步判別的指標、聽力發展的歷程、聽力篩檢機構資訊、早療機構的資源聯結、各縣市政府補助辦法、聽輔器材相關資源及訊息等。

幼兒聽力篩檢諮詢專線:0800-800-832與 0800-889-881